万州龙驹镇有座精美庭院 传承百余年保存完好

发布时间:2018-04-20 12:14:04



来自三峡都市报的消息:在万州区龙驹镇向东村2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宅——谭家院子。走进老宅,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油然而生。驻足在青石板铺就的院落里,满眼是雕刻精美的板壁、古朴大气的石雕,耳边萦绕着的则是老房子第四代后辈谭尚政和一直热心于老院落修缮的王其学老先生娓娓道来的故事。

保存现状>>

雕梁画栋今犹在

阳春时节,记者一行驾车沿着蜿蜒的林间山路行驶,一路行进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汽车沿着龙驹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又迂回转折最终来到一个崇山环绕间的山坳,这里名叫幺台子,古地名为五凤池,取周围山势形似五马归槽之意。

下车后,山坳中一间青砖青瓦的大型院落映入眼帘,这便是谭家院子了。

“谭家院子由两个四合大院组成,分东院和西院。”王其学老先生介绍,这座大院总建筑面积达6455.5平方米,共有房屋116间,两个四合院内天井两边有支楼、内房等。

记者从半山坡上观察,谭家院子是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远远就看见大门门楣上“考聲在阿”四个色彩有些浅淡的大字,而山墙上开设着两扇精致的圆形石漏窗,墙面绘制着精美的彩绘。

走进大门,踏入天井,便是视线开阔的大天井,天井以整齐平整的青石板铺地,四四方方,显示着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

从天井望向四周建筑,房屋下半部分为基石,顺石条而上,是精细雕刻的木质门窗格扇。院内的柱、梁、檩、椽、房内板壁虽显得陈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窗棂门楣均雕刻着精致图案,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主人昔日的辉煌、荣耀与富足。透过雕梁画栋的谭家院子,仿佛能看到当时民间的艺术时尚与风格。

院子饱经风霜雨雪,历经历史的变迁,走进它,仿佛触摸到那些让人跌宕的气息,也仿佛可以穿梭进飘飘缈缈似凝似散的岁月尘烟,仿佛能够倾听它向世人诉说自己那段辉煌的过往。

万州龙驹镇有座精美庭院 传承百余年保存完好

追忆历史>>

曾经是举人之家

在谭家院子大门两侧,各有一个雕刻着古代吉祥物麒麟的图案方形石墩。在古民居中,门前石墩具有象征意义,它的数目形状显示着屋主的地位和官阶,通过石墩就能了解房主从事的行当。

方石墩,即箱形,象征书箱,所以文人家宅大门两侧的门墩做成箱形;圆石墩,即鼓形,象征战鼓,所以武官家宅大门两侧的门墩做成鼓形。

谭家院子的方形石墩昭示着主人文人的身份。在当年修建谭家院子的谭氏后裔那里,我们听到大院主人的传奇故事。

“当年曾祖父谭大俊(号永斌)是一位举人,曾经经营铁厂发家,后又分管万州长江南岸片区房屋、土地买卖的契约审批工作。”78岁的谭尚政回忆道,1912年,谭大俊辞去工作后回乡,用了8年时间,建造起这座四合大院。

再次担任分管土地方面的工作后,谭家院子不仅自住,还成了办公地点。“相当于一个小衙门,一个县级的办事处,周边老百姓修建房屋、买卖契约等,都要到这个院子来批手续。”

后来,院子不再只住着谭姓,除谭尚政仍居住在这里外,大院先后住进了11户村民。随着房屋的老化,政府也为村民置换了新房,如今,村民们已渐渐搬离。

高高的庭院,仿佛在跟人们讲述着曾经的辉煌,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繁忙,又有何许文人墨客到访,门前的石墩早已磨得光滑,风雨上百年,它可是见证?

万州龙驹镇有座精美庭院 传承百余年保存完好

文物保护>>

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在万州像谭家院子这种保存得如此完好的老建筑非常少,这是难得的文化遗产。”王其学对记者说。

2016年12月,谭家院子被评为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4月,谭家院子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谭家院子是研究巴渝地区清末传统民居的典型实物。”王其学称,这对研究万州清末民国时期民居建筑艺术、文化、风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