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旬剃头匠 一次4元攒钱给老伴看病
发布时间:2018-04-18 12:30:46
来自重报移动传媒的消息:在重庆江津区吴滩古镇上,穿过古朴的东街,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一路向前,有一处挂着食品加工厂的民房,房子有点陈旧,门牌早就作废,但却十分宽阔,民房里常年租住着一对8旬老夫妻,男的叫陈厚江,女的叫彭万芳。
陈厚江是个剃头匠,今年已经83岁,剃头剃了67年。他是吴滩本地邢家村人,说起自己的这把老手艺,他不好意思起来。“我小的时候就是个放牛娃,后来我们那的大地主不用我了,没办法,就只能学个手艺。”
陈厚江告诉记者,过去剃头匠的社会地位低,没人愿意做,因为家里贫寒,10多岁他就拜了师父学习剃头修面。“学成后就在我们镇上的一个剃头铺工作,一个月工资28块钱嘞,在我们店里我拿的工资还是很高的!”陈厚江提起自己的技术,还是很骄傲。
那时候陈厚江常常去农村里给人剃头,后来在远方亲戚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妻子彭万芳。“那时候她扎俩大辫子,脸上没有褶褶。”陈厚江说起年轻时候的相遇,看着身边的老伴有点害羞。
结婚之后陈厚江在外剃头赚钱,彭万芳就在家里照顾家人,两个人养育了三儿三女共六个孩子。孩子成年后,老镇上的剃头铺也在各种各样的美发厅的冲击下,渐渐萧条。“店里的老人一个个都离开了。”到最后,店里就剩下陈厚江,直到他七十多岁,儿女坚持让他退下来在家享福。
就在几年前,陈厚江的老伴患病了,去医院治疗花了不少的费用,老人也因此行动不是很方便。为了照顾老伴,陈厚江不顾儿女反对,坚持从镇里的楼房搬出去,租住在了东街这处老房子里。“这里比较平坦,舒服,我可以常常拉着她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不用走楼梯。”
自从到了老街后,陈厚江瞒着儿女又悄悄做起了剃头生意。“我现在还能做得动,剃头修面一次就只收4元钱,老街都是些熟人,来的人多,一个月也有1000多块钱。”
一把椅子、一面镜子、一个洗脸盆,还有一桌子的剃刀毛刷等,算得上是陈厚江的全部行当。陈厚江说,因为老伴生病,几个子女孝顺,花了不少钱了,他想多少可以贴补一点,帮老伴看病他想出一点力。“他们(子女)总是怕我辛苦,几次都把我的工具没收了,不让我做,等他们走后我又悄悄捡起做。”
来找陈厚江理发的大多是老街上的老住户,老人居多,有时候也有小孩来,虽然年迈,但是陈厚江的技术可是很稳的,一点儿都不含糊,20分钟剃一个。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店里就进了四五位客人,他们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排队等着,陈厚江剃完了一个又一个。
除了剃头,陈厚江还要给男客人们剃须修面,只见他神情专注地用左手固定着客人的头部,右手持着剃刀轻柔移动,伴随着嗞拉声响,碎须纷纷落地。转眼间,客人的胡茬就被刮得干干净净。
中午的阳光很好,客人们一个个满意地离开后,陈厚江坐在老伴身旁的椅子上想歇会儿。刚坐下没多久,门口进来一位大妈,让陈厚江剃头,交谈中记者得知她与陈厚江竟是小时候的同学。“他做了那么多年的老手艺了,稳得很,信得过。”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陈厚江说,只要以后还呆在街边,他想一直拿着他的理发工具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