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火遍全国 “石痴”抗癌12年仍醉心于它

发布时间:2018-04-08 15:32:38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万州港由于得天独厚的航道优势,成为长江上一个重要的客运、货运港口。

每天南来北往的客商带火了码头经济,三峡石工艺品作为一个有地理标志的商品,就成为了大多数旅客的必买商品。

佘致凡,今年60岁,见证了“三峡石”的兴衰。

1983年,他和四叔、父母亲一起成为了最早一批三峡石工艺品制作人。

谁也想不到河滩上那些随处可捡的鹅卵石,经过粘粘、题字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值钱的热销商品。

佘致凡和家人住在胜利路,白天捡石、制作,晚上就在码头摆摊,加工后的三峡石工艺品能卖到2-3角钱。

一个晚上下来,佘致凡就能赚到20多元钱,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也就在20-30元。

一晚上挣的了别人一个月的收入,让“三峡石工艺品”成了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于是,“三峡石”就彻底火了起来!

在佘致凡的眼中,三峡石天然去雕饰,就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

本来只是普通的石块,但是在长江流水经年累月的不断冲刷下,磨去了石头的棱角,细腻了石头的表皮。

尤其以忠县到万州这段江面上的鹅卵石,大小、手感是最好的。往上游,石块打磨得不够摸起来粗糙。而再往下游走,石块就被冲刷得很细小了。

“三峡石”最火的时候,万州沿江各大滩涂上都能看到捡石人的身影。

有的商家甚至还雇人捡石、加工,商场里也随处可见三峡石,三峡石就随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走向了全国。

然而,火热的局面却抵不过时代的变迁。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运输的崛起,长江上的客商逐年减少,三峡石的销量也随之降低。

许多人都纷纷转行,连佘致凡也被迫转行。

到了2006年,48岁的佘致凡突然被查出了膀胱癌。

养病期间他又捡起了“三峡石”的制作手艺,好在凭着“三峡石”的天然质地和成本低廉,在旅游产品市场上还留有一席之地。

佘致凡时常能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这对他来说,既是生计,也是兴趣。

如今,佘致凡依然延续着当年的传统手艺,捡石、加工、发往全国,捡“三峡石”虽然是个辛苦活,但是也让他惊喜不断。

除了捡石来做工艺品,佘致凡真正的爱好是痴迷于收藏“奇石”,许多朋友都叫他“石痴”。

虽然生着病,还要坚持自己去河滩捡石。因为他知道,时不时的就能遇到品相不错的“奇石”。

除了给我们展示的这些奇石,在佘致凡的记忆里,最得意的一块石是一块石纹极像双羊图案的奇石。许多人慕名想来收购,但是佘致凡都不愿意卖。

他最后是将这块石头赠给了他远在北京的一个侄女,“她的儿子正好属羊,这块石头送给她们才合适。”

“老天爷很给面子,我一干就让我多活了12年。”也许正是凭着对三峡石的痴迷,佘致凡战胜了病魔,成功的抗癌12年。

佘致凡表示,自己年岁越来越大,加工三峡石的活越来越难干了!

他希望有人能来接过这门手艺和满屋的三峡石,继续把有万州特色的“三峡石”传承下去。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