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或将开出第一朵花 与重庆有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04 16:42:55
来自重庆发布的消息: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设计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计划明年发射的嫦娥四号“乘客”,首次被送入月球表面,人类将有望实验在月球开出第一朵花。
“月面微型生态圈”为何物
小“罐子”里乾坤大,此次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研究,将会搭载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以及昆虫卵到达月球表面进行栽培和孵化,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通过“桶盖”的光导管导入月球光线,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出水和二氧化碳;昆虫卵则会生产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垃圾。
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开花的全过程,或虫卵孵化、幼虫成长发育、破茧成蝶,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月面微型生态圈”将登陆月球的100天时间里,它将实现自身的微型生态循环。
为什么选择这两类种子
“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表示,月球有很多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矿产资源,因月球没有大气层,其昼夜温差极大,从零上一百多度到零下一百多度,此外,所有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因此,对月球进行深空探测以及人类如何在月球生存,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科研项目。
为什么会选择放置马铃薯种子和拟南芥种子?因为拟南芥种子生长周期短便于观察,而马铃薯能够作为人类太空食物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存做保障。
月球表面第一朵花有何不同
此次月面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与之前NASA空间站开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所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刘汉龙介绍,此次科普载荷包含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等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由重庆大学牵头,28所高校参与研究。届时,这项生物实验将通过小型照相机,向全球直播。